玉田守押大队是一支拥有押运员85人、专用运钞车13辆的押运队伍,从2006年4月开 始,负责玉田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联合社及中石化、中石油等10个单位110个服务网点的现金、有价证券及贵重物品的押运、守护任务。大队成立以来,每年在公司组织的业务技能考核中部是第一名,先后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成功,只有靠自己才能争取;成 功要心存希望,有毅力、有信心才能 获取。”——李春鹏,2008年1 1月参加押运工作,现为玉田守押大队押运 员。
闲暇时间李春鹏喜欢翻看《中国保安》杂志,尤其喜欢阅读其中介绍先进人物的文章。“在这些先进人 物身上我能感受到强大的力量,这大 大增强了我对行业的信心,每每读到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我都会倍受鼓舞。”
在《中国保安》杂志众多先进人物的报道中,令李春鹏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第三届全国优秀保安员”宋福 林。“我和他一样都是押运队伍中的 一员,看着他的一些经历我有种熟悉的感觉,看到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押运大队长,成为‘全国优秀保安员’,我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文章开头写到宋福林成功的原因,他讲了自己当兵时被说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因为他当时身体不 适,没有能够完成集训,最终没有参加大比武,然而与他一同去的另一名队友却获得了全队的第二名,宋福林对此感到万般后悔。这件事情让宋福林明白凡事要坚持,才可能成功。而“你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巴”也成为激励他前行的重要话语。
宋福林加入佛山市保安公司后机会再次来临, 2007年正值首届全国保安员职业技能竞赛,宋福林克服万难,坚持完成训练,在第一项比赛中就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最终拔得押运项目的头筹。同时他还参加保安基本技能的比赛,获得了第八名,为广东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二名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宋福林当兵时期克服万难参加了那次大比武,他也许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没有坚持;之后 宋福林在每一次机会面前都选择不放弃,就算再苦再难都坚持到最后才有了今天的宋福林。的确,要获得成 功,必然要经历一番波折。重要的是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把每一个挫折都当作自己一种宝贵的经历,在失败时 及时地总结经验,继续前行,总有一 天能获得成功。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充足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
读了宋福林成功的故事,李春鹏 感慨万千。押运工作其实是很辛苦 的,寒冷的冬天,天还黑着就得起来 工作;炎热的夏天,还要穿着厚厚的 衣服坚持执勤。李春鹏想过放弃这 个工作,但是当他读到宋福林的故事 时,他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事情都不 可能一帆风顺,什么工作都要有所付 出,所谓的那些困难其实是走向成功 的必经之路,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些困 难,把它们变成自己宝贵的经验。成 功,只有靠自己才能争取;成功,要 心存希望,有毅力、有信心才能获取。 成功,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字,背后却 藏着无数血泪。“我会一直心存希望, 坚持不懈,努力工作。’
永恒的道德——诚信
“诚信是我工作和生活的第一准 则。”——张彪,退伍军人,2008年 1 2月参加押运工作,现为玉田守押大 队押运员。
当今企业寻找的人才需要具有 两方面的特征:一是“聪明”;二是努 力。然而,如果没有“诚信”作为这 两项能力的基础,人才就不再是人 才。《诚信的种子》这本书讲述了诚 信在为人处事中的重要意义。
书中引用了华盛顿的故事,令队 员张彪印象深刻:小时候的华盛顿很 调皮,在一次玩耍中,不小心把父亲 最心爱的樱桃树砍了,父亲回来后, 大发雷霆说:“我要查出来是谁把这 棵树砍了,我就狠狠揍他一顿!”当 父亲问到华盛顿时,华盛顿哭着对父 亲说:“是我砍的!”父亲抱起华盛 顿,“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 树,也不愿意听你撒谎!”因为华盛 顿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父亲并没有 怪他。作者引用这个故事想告诉读 者诚实是十分珍贵的。
书中还引用了成语一诺千金的 典故。一个叫秦布的人,一向说话算 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 起了浓厚的友情,后来,他得罪了刘 邦,被悬赏捉拿,但是他旧日的朋友 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还冒着灭族的危 险来保护他。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自 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 反 之,如果贪图一时安逸或小便宜而失 信于朋友,便会失掉自己的声誉。
海涅曾说:“生命是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的。”可见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诚信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第一准则。读了《诚信的种子》这本书后我更加觉得诚信的重要,特别像我们这些从事押运工作的人,更应该诚实守信。”张彪十分认真地说道。
“张彪是个诚实守信的人。记得他刚到押运大队时,对一些规定还不 太熟悉,有时候违反了规定,他都是 主动承i人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他总是说:‘敢于承认错误是改正错 误的前提条件,是诚实的表现。诚实 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及时改正,才能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而遵 守承诺就像保卫他自己的荣誉一样, 张彪答应别人的事从来都能努力做到。”队友惠卫清对记者说。
“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成功就在不远处。”——惠卫清,退伍军人, 2006年4月参加押运工作,当过车长、押运员、解款员、守库员,现任玉田大队守库班长,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荣获集体一等功1次、 集体二等功3次。
“以前我读过汪中求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觉得抓住细节是成功的关键。最近正巧在《中国保安》杂 志上看到一篇名为《细微之处见高 下》的卷首语,特别是文中最后一句话:‘如今,保安服务业正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告诫我们千万不要 败在细节上。’更令我受益匪浅。应 该是我现在从事库管工作的原因,我 深感把握细节的重要。”
《细微之处见高下》汇集了从古 至今的多个例子来证明:能够关注到 细节奥秘的人,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 获。现在惠卫清把这篇文章复印下 来压在自己办公桌的下面时刻提醒 自己抓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正如他说的那样:“把握住每一个细节, 成功就在不远处。”
库管工作是非常烦琐的,需要细心和耐性。10个合同单位110多个服务网点,每天出、入库款箱的数量 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惠卫清每天 早上6点到岗,对每一个款箱出库做 好翔实的记录晚上等到最后一台车归队,清点款箱,确保无误后他才 会下班。
“管库的同时他还负责大队日常的后勤工作,伙房的管理工作。队里的生活用品、办公用品、队员的劳保 用品都是由他来购买。为了给大队, 给公司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他通常 是货比三家,使购买的商品物美价 廉。他知道押运队员工作很辛苦,特 别是夏天,要穿着厚厚的衣服,带着帽子执行勤务,每次他们执勤回来, 都能喝上惠卫清和伙房工作人员给 大家准备的解暑的绿豆汤,队员们的干劲儿可足了。”副队长郭鑫说道。
“责任是一种职业精神。如果将一个人的能力看成金子一般的珍贵,那么勇于负责的精神则更为可贵。”——蒲国超,退伍军人,2008年 10月参加押运工作,2010年1 1月任 第六车车长,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荣获集体二等功2次。
渎了《责任胜于能力》一书,蒲国超对“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书以责任、忠诚、能力为重点,浓缩了大量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忠诚与责 任的深刻内涵、责任与能力的辩证关 系,以及责任感对培养道德品质、对 工作成效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从 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能 力大小,主要看对工作、对事情有没有责任心,敢不敢负责任。责任是一 种职业精神,只有负责任的人,才能 担当重任,而缺乏责任心的人,成就 不了事业的同时,只会整日沉溺于自怨自艾或怀不才不遇的感叹之中。
“我是一名车长。押运队伍中有这样一句活,‘车长的责任重于泰 山。我每天坚持早上6点40分之前 准时剑达大队,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 作,提醒解款员带好POS机、派车单; 提醒押运员携带好枪证、持枪证,帮 助驾驶员检查运钞车安全隐患。即 便每天要重复这些工作,但是我从来不会省略其中任何一项,因为这些工 作看似细微实则重要,这是我的责任 容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押运队伍中的一员,每天要和枪、钱打交道,所以一定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才能胜任此工作。每次大队组织的军事训练,蒲国超都会认 真对待,和车组人员一起努力训练。 在今年公司举行的保安员职业技能达标考核中,我车组考核成绩在大队 11个车组中名列前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个人工作做的好坏,关键的一 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不是认真 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人的一生必须 承担各种各样的责任,社会的、家庭 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责任可以 改变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 作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的工作成绩, 正如《责任胜于能力》一书中所i兑的 “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 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 就是地狱”。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 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 克服困难完成工作,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 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 工作就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并享受工 作的乐趣和取得成绩的快乐。
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 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科尔 顿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 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 追求。”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 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 的始终。事实上,只有那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 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 “我们可以不伟大,也可以清贫,但我 们不可以没有责任。任何时候,我们 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蒲国超的 一番话激起了队员们对自身工作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引起了记者的共 鸣。
“工作与学习同时进行。如果今天我没有学习,就等于没有工作。”——郭鑫,退伍军人,2006年4月参加押运工作,2009年1月10日, 任玉田守押大队副大队长。
翻看了最近几期的《中国保安》 杂志,郭鑫在今年第3期杂志上看到 一篇名为《笔耕不辍的保安教员》的 文章,讲的是保安员谭景伟的故事。 从1997年参加保安工作以来,潭景 伟除了认真工作,其他的时间都在读书学习。也许是他本爱好学习,也许 像他说的那样,那段艰苦的日子也只有与书为伴才不会寂寞吧。由于长时间从书中获取知识并不断积累,谭 景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他创作了自己的散文、短篇小说,并在《东北风》等刊物上发表。2007年谭景 伟的第一本书顺利出版;2012年他 写的第二本书又出版了。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做得 很好。但是不努力、不学习是做不好 工作的。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 让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更好地做好 本职工作。押运工作也需要不断学 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发 展的社会的需求。所以说:工作与 学习应该同时进行。
“我现在渐渐找到这样一种感觉,如果今天我没有学习,就等于没有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工作中处处可以学习,从第一天来到押 运大队开始我的工作,我就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虽然现在我是副大队长,但是我一样要 不断学习新的押运知识,还要学习管理方法把队伍带好。”
“就目前来看,保安行业的从业者学历普遍较低这是一个事实,我自己也只是中专文化,但是未来一定 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我们的保安队伍中来,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的行业急需有知识有文化的高学历人才。”郭鑫今年29岁了,还有很多时间学习,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目前他正在研读法律方面的 书籍,准备通过自学,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考取个法律本科的学历,为 今后的工作储备知识和能力。
“快乐无处不在,给予就是快乐、”——盛庆云,退伍军人,2006年4月参加押运工作,2012年2月任玉 田守押大队副大队长兼车管员。 “在《中国保安》杂志里我读到过一篇文章,名为《给予是一种快乐》,讲述的是‘第三届全国先进保安 员’杨跃章的故事。文章一开头就写出了杨跃章献血的先进事迹。‘杨跃章自1998年开始无偿献血,14年来, 他已累汁献血4.7万毫升。’杨跃章说起他第一次献血是在报纸上看到 一则消息:万州血库告急。他当时也没多想就去献血了,他说这是一种偶 然。然而,能够连续坚持14年无偿献血,有时血库血液告急,血库人员一个电话,杨跃章便立即赶到。这绝非偶然,这种精神真的感动了我。” 就像杨跃章自己说的那样“给予 是一种快乐,自己的一点点付出能够挽救一个或者多个生命这是多么快 乐而有意义的事啊!”文章配了一张杨跃章献血时的照片,他的笑容很灿烂。“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对记者说: 国家正酝酿修改《献血法》,有望将年龄上限延长至60岁,也就是说我 可以继续义务献血。也就是说我的以献血为乐”
“正如高尔基说的:‘给永远比拿快乐。”相比杨跃章的‘给予’,我的 ‘给予显得渺小很多,但是我确实能 从我的‘小给予’中找到了快乐。” 队里经常会来一些年轻的队员, 年轻队员有个普遍问题就是心高气 缴,觉得押运工作艰苦,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盛庆云经常把自己刚来押运大队的经历讲给年轻人听, 跟他们分享自己的过去,让他们找到 前进的方向。“我多在他们身上下功夫,他们就能感受到温暖,工作起来 也就有了干劲。”如果有队员或是队员家中有人生病住院,盛庆云会前去看望,为队员送去温暖,向他们传递组织上对他们的关心;有的队员结婚又不好意思请假,盛庆云知道了会及时向领导汇报帮他们争取休假。“我发现,休假回来队员们个个精力充沛的,有时候人性化的管理会鼓励队员的士气。”
从事押运工作这些年来,盛庆云的觉悟提高了,帮助他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每次在路上遇到老人过马路,他总是不自觉地上前搀扶,接 过他们手里的重物。“他们的一句感谢,一个笑容,就是对我最好的奖赏,我从中感到快乐。”
有人常说:快乐在哪里?我从 没有快乐过。”其实快乐无处不在,给予就是快乐的。就像盛庆云,在别人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别人一点点的帮助,他也能从中感到快乐。 快乐的感觉是可以传递的,你帮助别人,让别人摆脱困难,你也会感到快乐。
此次读书活动,玉田大队的队员们都从自己所阅读的书中找到了自已工作的方法和前进的方向。这也引起了记者的思考:我们如何能够更 好地工作。
在翻阅了众多书籍之后,记者找到一本名为《千法》的书。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70余年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在 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明了方向。
书中每一个章节都阐明了一个道理:成功不是偶然,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不平凡的经历。首先是思想的健康和目标的清晰,其次是持续为 目标奋斗的精神和动力,再次是懂得创新和超越,最后是懂得分享成功, 在工作中获取快乐和幸福。《干法》 一书为读者理清了工作思路,教会我们如何工作,如何在困难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书中的一些励志名言让记者记忆犹新:
“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你就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人生中的苦难和挫折,正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或许这也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幸运’。”
“不管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界,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向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拼命工作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黎明的曙光就要到来一样。欢乐和幸福就会从幸福的彼岸露出她优美的身 姿。”
读完这本书,记者收获很多,努力做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全心全意为它付出,无论前面是困难还是挫折,要勇敢面对,通过不断的钻研和创新,我们一定会取得飞跃性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努力工作吧,享受工作的快乐!